闲来无事,打开qq空间,查看曾经转载的日志才发现当初的自己是那么的青涩与无知;里面转载了无数关于励志关于学习的日志,自己几乎就没有写过自己的东西; 如今再看那些标题,仍旧是那么的吸引人,比如说:
- [转]太珍贵了!!红楼梦诗词全集—留一份吧……
- [转]北大老师教你如何读大学——绝对醍醐灌顶
- [转]武大校长的一封信 看完心情沉重 发现自己真的很轻浮
- [转]一场震慑全场的睿智演讲
- [转]中国最美的一千首诗 (好不容易整的)
总结起来,大多数转载的属于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兼具鸡汤性和蛊惑性的文章,比如说“北大老师教你如何读大学——绝对醍醐灌顶”,说的都很有道理,几乎让人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可是,也仅仅如此而已。“坐而言,静而听,皆不若起而行。”,静言思之,好像自己连坐而言,静而听都很难做到,更遑论起而行了。别人的经历再传奇,别人的话语再醍醐灌顶,若不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模仿,终究会“邯郸学步”而已;第二类,属于那种信息收集类的文章,比如“太珍贵了!!红楼梦诗词全集—留一份吧……”,对于此类信息,总有点食之无大味,弃之大可惜的意味。深处信息时代,每日对待大量的信息,颇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味;生怕错过了一些“重要信息”,是以时时刷qq、刷微信、刷微博、刷知乎等等。遇到还不错的东西,随手一转,想着留待以后再看,然后继续在信息的洪流中随波逐流。。。可是,最终这些东西能够带给我们什么东西呢?碎片化的知识终究不成体系,所以即使我们看过再多的这个诗词全集,那个最美的诗歌,我们也只能够人云亦云地重复一些烂大街的诗词片段,对于具体的诗歌,对于一些诗词的常识则茫然无知。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说,互联网正在让我们变得浅薄,如今看来,诚如斯言。当然这些东西也并不全是不好的东西,比如说,点开知乎上一个热门话题,里面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批驳别人的观点,经常能在里面看到不少真知灼见。又或者,从里面的一些观点以及提供的一些资料出发,进而以点带面,去全面深入了解这个话题,如此,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许总结起来就是,如果能够有意识的去获取整理知识,而不是无意识的浏览知识,互联网将能够带给我们很大的提升;
话题好像扯远了一点,如今再看到这些标题虽然心里也会起波澜,不过却很快就平静下来了,或许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不想要什么东西了吧。本想删去所有过去的回忆,了却身前身后事,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留一个纪念在这里,作为凭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