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毕业祭之珞珈讲坛

一直有一个想法,想把大学六年值得回忆的事情记录下来,不知道自己能写多少。本着写总比不写好,能写多少写多少的态度,就努力去写好了。

6月20日于老图书馆听了在校期间最后一场珞珈讲坛,冯远征老师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自己对讲座题目和主讲人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更多的是因为老图书馆。下面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讲座的内容,最后追诉一下六年来听过的珞珈讲坛吧。

在讲座的前一部分,冯老师主要介绍了一下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比如7-12岁时在农村当知青,高中的时候去考飞行员,结果飞行员没有录取也因此错过了高考,最后只能待业在家。在工厂当过一段时间工人之后,又开始学习声乐。由于声乐并不能谋生,一度曾经考虑放弃,老师的一席话“即使将来不从事相关的工作,学好了,对你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成名之后,再和当年的老师谈这件事情的时候,老师并不记得自己说过这句话了。。。),让他继续学习下去。后来又开始考电影学院,虽然并没有考上,并在考试期间因为表演突出被一个考官相中,后来因此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青春祭》。年轻时候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波折,老师也谈到当时最让他自卑的就是自己的长相了,由于长的不好看(那个时候人们迷恋的是唐国强那种国字脸,浓眉大眼长相的人),不仅自己自卑,还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比如电影学院的失利。但也真是因为没有长成唐国强那样的浓眉大眼,所以后面才能够出演《青春祭》,所以也真不知道,长相问题到底是拖累了他还是成就了他。

出演过《青春祭》之后,冯老师报考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最终被录取。四年后由于机缘巧合去了联邦德国进修戏剧表演,主攻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并不懂是啥,听起来挺厉害的样子。。。)。德国的一位女教授为他提供了包括吃住的各种花销,只为了让他能够专注于学习,导师的这种付出让他明白了“知识和情感是无界限的,也是无价的”。德国的求学生活是很辛苦的,每天早上从起床、洗澡、吃早饭到去公交车站,只有20分钟的时间(老师谈到,德国的公交车是准时准秒的,听来很是佩服德国人的这种严谨认真的生活作风,会当一游)。不仅如此,学习上的压力也是很大。这里老师就提到了,相比于外国的大学,中国的大学实在是太轻松了。比如说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是只有辍学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创业的,而中国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全可以一边创业一边学习的。他也谈到他的一个朋友对刚上大学的子女说,在中国上大学只要努力做好三件事情就很好了,“谈一场恋爱,多出去旅游,完成学业”。但2013年受聘北影但教授的时候,有感于大学的现状,他对学生的要求则是,在专业学习上面,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每周一个剧本。

后面又谈到一些近十年来做的话剧《司马迁》,他说司马迁十年写史记,他则是花了十年来做《司马迁》这个话剧,当时听到这里还挺想去看一下的,但是刚刚上网上去看了一下,评价并不高(豆瓣链接)。

最后的提问环节还是比较轻松的,主要也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他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饰演的家暴男安家和(女主为梅婷,故事的主题是家庭暴力)的形象问题。其二是关于他和夫人的问题。对于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听着还是挺有趣的,老师谈到,可能是家暴男安家和的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很多年来都没有走出这个阴影来。有一次去地下车库取车,听到旁边一辆车的人叫他安家和,听到粉丝叫自己饰演角色的名字,应该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吧,然后就低下头想去打招呼来着,没想到车里面的人飙出来一句话“安家和,警告你以后不要再打梅婷了啊”(233333)。在谈到成名的困扰的时候,老师提及另一个名人的轶事,说葛优有一次去上厕所,边上一个人一看,是葛优啊,于是扭过身子来打招呼,于是乎(自己脑补一下画面吧,23333)。关于爱情,听人说他和他夫人相当恩爱,经常看到在微博上秀恩爱。谈到感情,老师说当初在他们结婚的时候就约法三章,说,第一发生争执的时候,尽可能不去骂人;第二,如果真的忍不住了,骂人了,但是不许动手;第三,如果真的真的真的动手了,不准说离婚。其实后来的生活中,虽然他们有过很多争吵,但是极少骂人。在生活中,两人相敬如宾,互相尊重和理解,一个小细节就是,对方给自己拿东西或者做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说声“谢谢”。

总得来说,整场讲座还是可以的,多听听别人的经历,对自我反省也是多有裨益。讲座时候还认识了边上的一个武汉音乐学院的女生,由于不认识路,就将她送去了地铁站,然后去创意城和朋友吃饭去了,最后一次讲座就如此落下了帷幕。

回来翻阅了一下之前听过的珞珈讲坛的折页,最早的一次是在2011年4月25日于老图,是二月河老师的《历史与艺术的双重整合》。这也是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讲座之一,虽然现在只能回忆起其中的几个片段。另一个印象很深刻的讲座是2013年10月27日袁隆平院士的《我的中国梦》,那也是体验最糟糕的一次,原本准备在生科院报告厅进行讲座,后来没想到学生的热情是如此之高,站无虚席,里面是密不透风,考虑到袁院士年事已高,不宜在如此环境下讲座。临时将地方改在了梅操,只记得,生科院经新图门口到鉴湖那条路上黑压压的都是人。到了梅操之后,音响效果也不好,袁隆平院士拿了一个大喇叭在上面声竭力撕的做着演讲,声音被912操场上运动会的声音完全压制。自己也没有多少兴趣继续听下去了,于是在开场没几分钟也就走了。

六年的大学生活总共听了有十多场珞珈讲坛(绝大部分是人文社科方面的,专业的讲座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因为听不懂也就没有去凑热闹了。),流水账式的书写也只是为了方便以后回忆。

珞珈讲坛折页 珞珈讲坛折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