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盲山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说的是被拐卖的女生后来被评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因为那些面临辍学的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她留在了带给她屈辱和苦难的贫穷山村。从被拐女到深受山民们尊重的女教师,她用爱心和奉献将不幸的人生演绎为传奇。郜艳敏,被拐来的天使。”,自己并没有批判性的思维,自己对类似的新闻一般的态度都是觉得有些感动,或许这就是这类宣传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吧。但这次看了网上铺天盖地的谴责,发现自己看问题的方式有点不正确或者说缺乏思考。网上一篇评论文章写的很好,摘录其中一句话如下:“每当悲剧降临之刻,总有人和机构用宽恕掩盖罪恶,用歌颂美化蛮荒,迫不及待地把挣扎的个体包装成道德楷模。仇恨的是虚无,谅解的却是罪恶,这大概是当下时代最为分裂的场景。”罪恶就是罪恶,无法宽恕,不能因为后来的感动而抹杀了之前的罪恶。两者应该分开来看,而不是混为一团。比如说,对于这件事情,被拐卖就是罪恶,不能因为后来的感动而忽略了最初的罪恶。

整部电影感觉都很灰暗,整个村子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共同愚昧,我们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面去指责他们什么,因为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传统下面,所有人都默认了这种方式。这或许可以归结于时代的悲剧。不过其中还是能够看到一些人性的光辉的,比如说那个帮助白雪梅寄信的男孩,这或许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性终究不会被环境和时代所溟灭,教育或许是发奖人性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写到教育,想到一段相关的话,“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龙应台)

关于电影版本问题:

海外公映版的结局与国内公映版本不同:黄德贵知道白父就是想带走自己的“妻子”,于是想把她带走藏起来。在黄德贵和白父的争执下,雪梅为救父亲,把菜刀砸向自己痛恨的黄德贵……。

相比于国内和谐版本,我更喜欢海外公映版的结局,如果我们无法直面人性的坚忍与残酷,我们又如何挖掘人性的光辉,和谐终究不是解决之道,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ps:凤凰评论不错,有时间可以看一看,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主流价值观。

后记:这篇文章早就开始写了,可是一直拖到现在,原因在于自己想长篇大论,写点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很明显自己现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以后,还是多写写短篇,也不一定每一篇都有价值,只是记录自己的一些成熟或者不成熟的想法而已。而且自己目前写作能力还是太差,多些多锻炼才是进步之路,如果一开始就想着长篇大论或者完美无缺,极其不现实。望谨记。

最后的最后,感觉写的真烂,留个纪念吧,以后必将加倍努力,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 该给“嫁给大山的女人”一个交代了
  2. “卖给大山的女人”如何拯救自己
  3. 龙应台:儿子 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