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写这篇算是读后感的文章我是不太情愿的,毕竟怎么能明目张胆的说自己读过这本书能。就像写《厚黑学》的那位老先生说的那样,背地里可以看厚黑学,但是在台面上一定要义正言辞地说“我怎么可能看过那本书”(脑补道学先生的表情,最好外带强烈的鄙夷表情。。。)。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说实话,这是一本挺不错的书,从书中推测作者是北大心理学系的毕业生(问了度娘也是这样)。读完这本书,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之前二十三年唯一的一次搭讪现在想起来都有点被自己蠢哭了的感觉,虽如是,却从来没有后悔过,方式虽然愚蠢了点,但是好在还算质朴,没有太多的矫饰。或许提前看了这本书并不会对结局有任何改变,但是却有可能让自己避免很多不恰当和尴尬的聊天。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应该是在逻辑思维的罗振宇老师在节目中。当时看那期节目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罗老师提道,“男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是这样: 理性、概括且冷酷无情。可女性的思维却是具体的、细节的、形象的、充满关怀的”,利用书中的解释就是“几百万年的多数时间里,男人们都静静地在草丛里等待猎物,女人们在山洞里一边带孩子一边聊天。男人与男人因为明确的目标相互合作,商量完之后便默默开始行动,女人与女人因为共同的境况聚在一起,倾诉彼此的状态和感受是她们的常态。所以,男性是投射性思维,女性是映射性思维。直到今天,我们也会看到,两个男人去钓鱼,可以一言不发,但能在池塘边充实地蹲一下午;两个女人去逛街,即使一件东西也不买,也会叽叽喳喳说一天。”所以作者特别提醒,说要“始终把握“状态+感受”,并且寻找这其中你和她的关联之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都能是聊天的话题)”。
书中反复提及的有两个观点,自己还是颇为认同的。一是认识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书中提到“搭讪的动机是为了认识女孩子,但搭讪的结果却可能是认识了自己。”,“而一个优秀的搭讪犯呢(我怎么就想到了嫌疑犯了呢……),恰恰就是真实地做你自己”。另一个观点则是说,在搭讪或者聊天的过程中,要真实,真诚。比如说经典话语是:“你好,我想认识你。”话虽生硬但却非常实用。用不着拐弯抹角地说,唉,今天天气好好啊,云彩不错啊之类的。同时魔鬼搭讪学的核心理念也是在强调真诚,“简单、直接、真诚、礼貌”。想想也是,有时我们自以为巧妙的展示,其实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小丑,或者自以为是的猴子,殊不知,自己的红屁股都被别人看的一清二楚。
书中说道,要搭讪就要想好如何描述自己,而如何描述自己的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就是写作,so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看了也写了,但是不做,就是扯淡,借用王垠的一句话“当然我是在扯淡”,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