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们怎样读书

1. 提要钩玄

从全书看来,也就梁启超先生、胡适先生以及丰子恺先生的几篇文章值得参考,其余文章都有点不合时宜,不过从中确实可以看出处在新旧交替中的民国知识分子的那种内心挣扎;

对于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兹列举如下:

2. 粗浅感受

本书是民国时期出版的,当时西学东进,里面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很多西方的思想,比如心理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等;值此新旧交替的时候,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也都在努力去做突破。而如今,其中的一些知识看起来虽然很属平常,但看当时人对待这些知识的认真态度,也不难看出,当时他们内心深处的激烈挣扎,一方面是国弱民贫,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强力入侵;一方面西方的自然科学极大拓展了人们的思维边界,另一方面,长期处于其中并深受影响的传统文化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这些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也做努力的做自我突破,希望学习吸收西方的思想方法为我所用,同时大力批判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关于第二编中梁启超先生和胡适先生列举的书单,其中梁启超先生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值得参考,说的比较详细,胡适先生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也可备一说,仅仅是列举了一些书目,两位老先生所谓的入门以及最低限度绝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或许对于这些大家来说,这些仅仅只能入门吧。这么说,估计很多人现在连门在哪都不知道。。。

关于第五编“我们怎样学习图画、音乐”,里面有两篇丰子恺的文章,说的是学习画画的用处,从这几天折腾个人网站的色彩搭配以及构造来看,先生所言确实是相当正确的。这关乎一个人的审美,关乎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以前一直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拍照还有那么多的讲究,不就是拿着相机,找个角度拍一张就好了。后来慢慢明白,其中包含各种构图、颜色搭配、光线搭配方法,进而涉及到心理学等等学科,如此看来,每一门学问都是深不可测,门外人如果不懂千万别妄自评论;

3. 一些书摘

为学与做人

  •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知、仁、勇;三件的完成状态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该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学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事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知识;进一步,对我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给“仁”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仁者”看透了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相对于宇宙来说),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另既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等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已俞有,既已与人己愈多。”因此也不会有得失可忧;
  •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这是意志力方面的事情,然则意志怎么才能坚强呢?第一件须要心地光明;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因为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修养磨练,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啊!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 科学的方法,说来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应用上,科学的方法只不过“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 然而从梅鷟(zhuó)的《古文尚书考异》到顾颉刚的《古史辨》,从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到章炳麟的《文始》,方法虽然是科学的,材料却始终是文字的。科学的方法居然能使故纸堆里大放光明,然而故纸的材料终究限了死科学的方法,故这三百年的学术只不过文字的学术,三百年的光明也只不过故纸堆的火焰而已!

读书

  • 读书须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前人说口到是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我们现在虽不提倡背书,但有几类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如心爱的诗歌,如精彩的问句,熟读多些,于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响;读此外的书,虽不必念熟、也有一句一句念出来,中国书如此,外国书更要如此;
  • 读书要博,王荆公说得最好:

“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目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答曾子固》)”

  • 所以我们也说,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一书。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
  •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无人能及;
  • 宋儒程颢说的好:“须是大其心使开阔:譬如为九层之台,须大做脚始得。”博学正所以“大其心使开阔”,我曾把这番意思编成两句粗浅得口号,现在拿出来贡献给诸位朋友,作为读书得目标: 为学要如金字塔, 要能广大要能高。
  • 曾国藩:

“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在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 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为什么大家要学图画

  • 故学图画并不是想做画家,也不是要把图画直接应用。我们所以大家要学图画者,因为大家是人,凡人的生活都要求快美之感,故大家要能辨别形色的恶美,即大家要学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