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学会提问》

极力推荐的一本书,和《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都是很经典而且实践性很强的书,值得反复阅读,反复实践。自己刚读完第一遍,这篇笔记主要记录一下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便于回顾和实践;

1. 学会提出好问题

  •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前者是被动接受信息,后者是积极主动去参与进去,不断提出并思考问题的答案。两种方法可以互补;一份典型的淘金式思维的清单如下
    •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 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
    • 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的评价;
    • 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 在提问之前,最好先问问“关我什么事”?避免把时间浪费在不相关的事情上面;
  •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 本书讨论的关键问题如下:
    •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 理由是什么?
    •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 证据的效力如何?
    • 有没有替代原因?
    •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 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2.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 进行客观评价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结论之所在,我们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结论:
    • 问问论题是什么;
    • 寻找指示词,如: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等等;
    •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 记住不可能成为结论的东西,如:例句、数据、定义、北京资料等;
    • 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 问一问“所以呢?”

3. 理由是什么

  • 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一个聪明人和另一个聪明人说话时,大家总是先说:“等一等!”花点时间找出论证之所在,然后再去评估我们认为别人说过的那些话,只有这样对提出论证的人才够公平;
  • 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 找到一篇文章中的理由并有效组织它们的一些线索:
    • 圈出指示词;
    •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理由和结论,或者在理由下面画线,用彩笔给结论做标记;
    • 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
    • 读完长篇大论之后,在文章末尾处按照顺序列出所有理由;

4.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 只有理解力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 找到关键词的线索小结:
    • 检查论题看看有没有关键词;
    •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
    • 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
    • 通过反串(站在相反的立场)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语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 如果你没有要求作者将这些意思不明确的词语解释清楚就贸然接受了他的论证,那你根本就不理解你同意或者接受的到底是什么;
  • 小心那些包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
  • 任何一个想利用语言来激发我们情感共鸣的人都会利用这些可能藏在我们心中的感情。他们即可以使用激发我们心中对某些想法的正面情绪反应的语言,也可以使用抑制我们心中负面情绪反应的语言来达到目的;

5.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 有些内在的没有说出来的看法在透彻理解论证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至少和表面理由同样重要;
  •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
  • 价值观假设: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
  •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其他线索:
    • 调查作者的背景;
    • 问一下“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么重要”?
    • 寻找类似的社会辩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 使用反串的方法,采取和作者相反的立场,看看哪些价值观假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 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 描述性假设: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
  • 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 寻找没有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 将自己置于作者或者演说者的立场;
    •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
    •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 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做假设;

附:典型的价值观冲突和辩论的具体实例

价值观

例证

忠实——诚实

该不该告诉父母姐姐有药瘾

竞争——合作

你是否支持评分制

媒体自由——国家安全

每周开总统新闻发布会是否明智

平等——个人主义

就业时的种族配额公不公平

秩序——言论自由

我们应不应该监禁哪些有种族主义思想的人

理性——冲动

打赌下注的时候该不该先查一查赔率

6.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 三种常见的诡计花招:
    •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 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的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则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附:一些典型的谬误(包含后面各个章节的谬误)

谬误名称

解释

人身攻击谬误

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滑坡谬误

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偷换概念谬误

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诉诸公众谬误

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者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注:公众常常并没有对一个问题作出足够的研究使他们能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

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又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稻草人谬误

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但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乱扣帽子谬误

错误地假设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注:想要隐藏我们对很多复杂因果关系的无知,干脆给那种行为贴一个标签或者套上一个名字,然后我们就错误地假设因为我们知道那个标签的名字,我就知道了事情的起因

光环效应谬论

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知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一件事情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转移话题谬论

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循环论战谬误

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以偏概全谬误

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强求确定性谬误

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能百分百确定的话就应该被抛弃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体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因果混淆谬误

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者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

认不出两件事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事后归因谬误

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

7.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接、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 对于事实断言你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 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是:这个断言需不需要证据来加以证实?
  • 如果有证据,那你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证据的效力如何?
  • 你总是在找更好的证据,如果一根筋地去找完美证据,那你肯定要泄气;
  • 因为生动具体的案例诉诸我们的情感,它们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再纠缠于它们作为证据的价值,不再搜寻其他更为相关的研究证据,因此,要当心那些引入注目的典型案例被人用作证明;
  • 应该记住专家也会常常犯错误;

8.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 当持论者诉诸科学研究作为证据来源,我们应该记住以下几点:
    • 研究的质量有高有低,差别很大;
    • 研究成果常常会相互矛盾;
    • 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结论;
    • 研究人员也有他们的期望值、态度、价值观和需求,这使得他们所研究的问题、方法、解释研究结果的方式都会带有个人主观偏见;
    • 作者或演说者常常歪曲或者简化研究结论;
    • 研究的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尤其是关于人类行为的那些断言;
    • 研究的人为程度到底怎么样常常也会导致研究的变化;
    • 对经济效益、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和其他因素的需求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结果;
  • 小心查看问题的遣词用字;
  • 语境对问题的答案产生的影响也很可能非同小可,同样的问题答案也会随着调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受问卷呈现的方式和问卷的长度影响;
  • 类比即能激发深刻的见解同时又能蒙蔽我们;

9. 有没有替代原因

  • 所谓替代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试图找出一件事的简单而又唯一的原因,而事实上这个原因是有许多共同起作用的原因联合起来的结果——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创造了事件所需要的整体环境;
  • 有相关并不能证明存在因果关系;
  • 一件事紧接在另一件事后面发生的这一发现本身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
  • 大量的研究显示记忆往往会遭到极大的扭曲;
  • 千万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

10.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心动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来判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让人动心。但只有绝对数值摆在眼前的时候,问一问百分比是不是有可能帮你作出更好的判断;但只有百分比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问一问是不是绝对数值会丰富它们的含义;
  • 评估数据的一些线索
    • 尽量找出如何获取数据的相关信息;
    • 要对描述的平均值的类型感到好奇;
    • 数据使用者拿一件事情的结论来证明另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特别小心;
    • 先不看作者使用的数据,把所需要的数据证据和实际提供的数据做比较;
    • 从数据中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 判断有什么信息缺失了,对于误导性的数字和百分比以及缺失的比较,你要特别当心;

11. 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

  • 真正的自主思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寻找作者到底隐瞒了什么信息,不论其是无心省略或者有意隐瞒;
  • 应该记住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

12. 能得出哪些和你的结论

  • 辨认备选结论的一些提示:
    • 努力找出从理由当中可以推导出的尽可能多的结论;
    • 使用条件句来限定备选的结论;
    • 重新将论题表述为“我们该怎样处理乙问题”。

最后:大声说出你的关键问题!

个人思考:

  • 要提出关键问题,毕竟没有人喜欢在细枝末节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且别人也不一定有时间去应付你的细枝末节。
  • 关键还在于大胆提问;